区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一个区域数据医疗卫生系统,是新时期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此系统的建立是实实在在地为每一位居民解决了一个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建立起了一个“平战结合”的系统,“平”时,可为全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战”时,可立即转变为对突破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系统。不但如此,系统还可起到对疾病发生的监测作用,可以尽早发现某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蔓延过程,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蔓延,为国家减少大量的损失。另外,本系统也为国家解决了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最难解决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极大的推动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
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正式发布,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卫生领域则要求统筹规划电子病历应用发展,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
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大家迫切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分散在不同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满足与其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这是一种全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模式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要求自2009年开始逐步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指导我国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范、科学、有效推进、在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标准(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相关卫生服务数据集标准),总结和分析部分地区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基础模型,从业务体系、信息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模式等方面阐述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思路,为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奠定基础。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领域众多,处处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在医疗卫生数字化和各级管理计算机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形成自下而上的医疗服务、防疫、保健、卫生监督管理。为政府和医疗机构调配卫生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为满足全市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建设适应现代化城市需要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确保信息城市建设的成功,使区域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统一、完备、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设计理念
1) 一个主系统一张卡,两个中心、三个骨干网,五个机构,十个应用层。
2) 以计算机城域网为依托,以医疗卫生信息为处理对象,集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
主要功能
1) 以计算机城域网为依托,以医疗卫生信息为处理对象,集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医疗卫生应用系统。
2) 满足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集中处理数据信息、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软件规范,达到解决社区医疗单位缺乏技术人员、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以及信息共享的目的。
3) 对数据流的分析、数据资源的整合以及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管理等。
4) 为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
关键技术
(1)采用聚类算法进行oracle、sybase、informix等大型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与转换技术;
(2)利用VPN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
(3)指纹加密技术与二代身份证之间的应用与安全;
(4)信息安全的CA认证与逻辑加密技术。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区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集中体现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核心,以广大居民健康以及病人医疗活动需求为基础,以国家社保、医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与政府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网络互通、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便实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对上与国家、省级主管部门相连,对下与各社区医疗保健机构衔接,以及对医疗卫生各类信息的实时监控及上报,并利用这些信息为决策服务。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地区城乡的信息化医疗卫生管理服务体系,将党和国家的关怀准确及时地传送到千家万户;以医疗、保健、防疫、监督功能的现实需要为契机,完成地区医疗卫生管理服务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保证各种卫生信息快捷、有效地传达到医疗卫生部门,以适应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的应急、应变的需求。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防疫机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全面信息化。
基本设想
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城域网为依托,以医疗卫生信息为处理对象,集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这一系统覆盖了地区医疗卫生领域的各类各种信息。信息处理业务几乎涉及到医疗卫生系统的各个部门,其组成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卫生局信息系统、医政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等等。
具体要求
建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确、及时地监测系统,对重大疫情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治的系统。
实现地区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各业务机构、各级医院以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医疗服务体系,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支出。
实现对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掌管和调配。
实现对广大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标准化管理。
实现卫生监督检测的网络化。
动态掌握妇幼保健各种信息。
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政务平台。
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商务平台,为药品集中采购,各种医用器材的供应及采购服务。
系统分层
应用服务层
核心是各业务分系统的事务处理、数据采集系统,它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医疗卫生基础信息,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是以居民(患者)为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者和执行者。
业务管理层
使用对象是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人员,主要用于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和调配。各业务分系统的管理、调度、统计、分析、报告、监察、传输系统将协助主管业务人员完成相关工作。
决策支持层
用于为领导部门对医疗卫生系统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它的具体实现由数据中心的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完成。
区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
1.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中心
两个中心是为满足地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集中处理数据信息、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软件规范,达到解决社区医疗单位缺乏技术人员、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以及信息共享的目的。两个中心的关键性业务是对数据流的分析、数据资源的整合以及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管理等。它能为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
2.卫生局信息系统
卫生局信息系统用以支持地区卫生局对地区医疗卫生信息实施全面管理。该系统具有全方位、多功能、组合式的特点,面向各级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包括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办公信息、防疫信息、监督信息、药品采购信息、公众信息等的综合管理。
3.医政信息系统
医政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医疗机构准入信息、医疗专业人员执业和注册管理、医疗机构质量考核、医疗机构服务监督、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医疗市场监管、医疗广告管理、护理管理、血站监督管理、医疗卫生资源发展规划、医疗保障、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救护管理等。它与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并及时采集各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监控。
4.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含盖了七大卫生监督(食品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放射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监督和血站卫生监督)的经常性、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突发卫生事件的信息的报告,以及现场执法监督的数据处理等常规性工作。主要包括体检信息管理、卫生培训管理、卫生许可管理、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卫生检测采样管理、行政处罚管理、突发事件管理、案件稽查管理、公众查询、系统管理信息等子系统。
5.卫生防疫信息系统
卫生防疫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预防和控制重大与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建设,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发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从而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包括疫情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灾害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紧急报告系统、疫情报告质量控制系统、专病报告系统、性病、艾滋病报告系统等子系统。
6.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以病人医疗活动为主线,覆盖了患者就诊的主要环节和医院主要管理功能。该系统以服务为中心,以临床为重点,以管理为基础,具有强大的事物处理功能、报表功能和院长查询决策功能,便于提升医院内部管理,并且有针对性的向主管部门传输数据。
7.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是为了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效率,对新婚夫妇的生育指标,妇女预产期的保健及新生儿的预防、免疫、接种等信息进行统一科学管理而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面向妇幼保健主管业务部门,包括生育指标信息系统、妇女预产期信息系统、婴幼儿保健信息系统、健康教育信息等子系统。
8.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
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是以病人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服务系统的底层数据源。
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是医疗服务体系向住户家庭的延伸,是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者。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社区患者提供第一时间的医疗救助,为居民提供日常保健服务,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社区患者实行追踪服务。
9.血压管理系统建设
市、区血液机构,均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血液管理控制。从血液采集、检测、成分制备、库存、发血等基本业务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开展血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整合和提升区域内的血液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区域血液信息的共享利用。
10. 本系统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想干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
系统建设步骤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卫生局信息系统、医政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分系统的建设及相应的公共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功能较多。因此系统应分阶段建设,逐步推广完善。在每个阶段都要见成效,力争做到建成一部分,受益一部门。
实施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1.由近及远、以点带面
地区先以城区为试点区域,统一进行网络系统软、硬件建设,统一使用软件,节省财力和人力。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市、区镇、社区三级管理网络。
2.整合现有资源确定建设优先顺序
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以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保健系统建设为重点,以监督、防疫为突破口,采用集中式的数据库建设和网路建设,首先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保护已有投资。
3.结合业务紧迫程度确定建设内容
根据业务紧迫度不同,首先需要建设的是医疗、保健、防疫、监督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行政事务管理、互联网站建设和网上服务体系。最后,结合其他社会保障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以一套医疗卫生保障信息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
区域卫生系统建设前景及展望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会对城市信息化建设、规范行业管理、优化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系统的建设会使市民亲身感受到高科技给健康生活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从社区开始,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与家庭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从家门口到社区到各级医院的预防、保健以及各种医疗活动的一条龙信息服务。整个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现在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居民一生的健康提供追踪管理,及时准确的为每一位居民服务。
2.树立信息化典范
系统的建设将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市信息化路子,为全国树立起一个榜样。在系统平台建设、数据信息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为全国树立一面旗帜,这一创造性发展将会对全国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
3.全面数据及信息共享
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大大提高各种医疗数据的使用率,减少各部门工作量,避免对各种数据的重复采集。通过对这些宝贵的医疗数据的挖掘,产生了更大的效益,从而有效的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4.创造新的商机
新应用、新产业的诞生将给城市带来新的商机,如数据中心的建立、大量集中的数据管理等。可以为其它城市提供数据灾难备份的功能,可以在此数据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医疗集团。引进医疗管理公司的概念,更大程度的降低各种运营成本,取得更多的效益。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关键词、释义
区域:
是指具有独立财政支撑,具有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的行政区划地区。一般说来,区域至少是区、县,也可以是更大的地市、直辖市、甚至全国、全球。独立财政支撑指的是独立的税收和财政预算。这里的区域概念主要指行政区划中的地区(地级市、或副省级城市及直辖市的区)。街道和乡镇不是本系统中所谓的区域,原因是街道不具备独立的财政体系,乡镇虽有独立的财政体系,但是不具有完整的疾控、卫监、妇幼等公共卫生机构。
基本业务信息系统:
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之初,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有大量正在运行和使用的与健康档案信息相关的卫生业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称为基本业务信息系统或医院卫生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典型的基本业务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统处于“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状态,亟待通过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基本业务系统的信息交换,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是连接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互联互通性:
指一个系统或应用软件能够正确使用其他系统或应用软禁产生数据的能力,即系统之间能够传输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够被准确地理解。一般将互联互通性分为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和语义互联互通性。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通过设定功能和定义报文结构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语文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共享的信息能够按原有定义被理解的能力。语义互联互通性是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涉及数据的整合、概念、术语、域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信息(数据)框架的一致性问题,确定信息的结构和内容。互联互通性包括两个方面:1)描述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称为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性:2)描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内部各构件之间的协作行为,称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性。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卫生信息平台。平台主要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兼顾卫生管理和辅助决策的需要。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的平台。
患者、居民和个人:
本系统中患者、居民和个人具有相同的意义,指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
健康管理:
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对个人提供全面的健康促进服务,帮助,指导人们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健康档案与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防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档案的信息资源(文件记录)。电子健康档案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
病历与电子病历:
病历是医疗机构在特定时间,对门诊、住院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过程的体系、规范记录。健康档案与病历有区别,但更有联系。病历是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档案是对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病历的全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电子病历,即电子化的病历,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健康状况及相关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
|